學術交流
顧國棟:決策者與建筑師共同關注醫院建設中的4個難題
山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第四分院顧國棟院長認為:目前我國醫院建設工作中,存在著審批理念不夠科學、前期策劃過程不夠充分、設計周期短、招標步驟脫節等亟待解決的難題。為了解決這些難題,建筑師力所能及的,是從專業設計的角度與決策者不斷進行溝通;而作為決策者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設計的主要難題,才能更加科學合理地為醫院建設把關。
難題1:建什么樣的醫院,常根據效果圖定,而不是根據醫院的使用功能定“醫院基建項目審批部門的行政領導,往往從城市規劃的角度出發,希望建成項目能作為城市的標志性建筑,建什么樣的醫院,常根據外觀效果圖確定,而忽視醫院的使用功能。醫院建筑設計的宗旨是改善醫患關系,理順醫院流程等實際問題;當然,作為一座建筑本身,它應有的建筑語言應該得到塑造。這就需要決策者來確定建設項目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?!耙话阍谶@種情況下,設計方案可能在審批過程中就會遇到困難。人為限定因素過多,就有可能造成醫院建筑功能的缺失,及設計理念的偏離?!?br>
難題2:前期策劃過程不充分
“設計中,前期策劃是非常重要的環節。理想的前期策劃模式,一般從可行性研究開始。首先經過建設單位內部大量的分析與調研,確定醫院建設的規模及服務定位,寫出書面報告,再通過計劃審批、立項,規劃部門選址,經過與咨詢師、建筑師一起共同幫助醫院方確定設計任務書為止?!岸壳霸谖覈?,大多數醫院項目難以達到這種理想狀態。許多醫院項目在建設項目競標前,不能提供完整的資料、信息——既沒有一個各醫療科室現狀明細表和發展設想,也沒有項目設計任務書,以及各部門面積及醫療設備設施的要求、醫院場地的基礎設施現狀等。而這些資料信息,正是通過前期策劃過程獲得并確認的,將對醫院的總體布局方案,及相關醫療設備設施的綜合考慮,有決定性的作用。
“前期策劃過程不充分的后果,是手續辦完了,投資也確定了,而醫院決策者還沒明確項目到底要設計成什么樣,多大規模合適。決策論證得不充分,可行性研究報告很多就會流于形式。這時,設計單位實際上是在閉門造車,方案不會具有針對性和現實性,醫院方也不會滿意。當初起草設計任務書,只是為了爭取投資,爭取立項,缺乏科學的依據,結果往往造成后期大量的修改。
“造成上述狀況的主要原因,在于我國醫療體制并未完全轉型,醫院建設受到國家或地區政策及財政情況制約。
“最后,一旦建設計劃、資金到位,整個項目的建設周期往往被壓縮得很短?!?br>
難題3:設計周期短
“由于設計決策程序不夠科學,再加上去規劃、環保、人防、消防、防疫、交通等等部門辦手續,還需要幾個月,審批時間耗費過長,結果整個建設過程中,就出現了壓縮設計周期的現象,留給設計的時間所剩無幾。
“國家規定,3萬㎡的病房樓,施工圖設計周期通常需要8個月。而實際操作,不足2個月的時間就必須完成了。由于設計周期太短,準備工作又不充分,遺漏的問題就會增多,反復修改,重復設計,后期不斷地修修補補就難以避免。這對成本、工期、人力來說,都是巨大浪費?!?br>
難題4:項目招投標步驟存在脫節現象
“醫院設計,是一個綜合性要求很強的工程,各專業需要密切配合,設計中只有綜合考慮,才能合理高效。比如,設計工作進行的時候,如果,大型醫療設備、空調、手術室凈化、電梯、扶梯等設備,都沒招標,沒法確定其具體參數,那么墻體樓板留洞和管道預埋等,只能參考樣本。
“等實際招標完成后,相關設備的實際狀況,可能與原先預留參考數據有很大差別,于是不得不再修改,再返工。前期畫在圖紙上的東西,很可能都是白畫的——由于設備招標沒確定,設計中有些前期工作,幾乎等同于浪費!”
為解決難題,建筑師力所能及的,是用專業的設計影響決策層“一是和決策者更深入地溝通。在決策者和設計院的溝通方面,雖然已經有很長足的進步,但總的來說,建筑師對建筑的影響力還偏小,決策權大部分仍是掌握在醫院領導等項目決策者手中。如何用專業的設計理念,影響決策者,是設計院首先要做的工作。說服決策層接受專業的設計理念,有時甚至比設計本身更重要。例如,當建筑師指出,一個40張床的護理單元,若上午有30個患者需要輸液,護士需行走近6 km,而自己的設計,就是想辦法縮短護士行走距離,從而減少護士的勞動強度,貫徹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,把領導對職工的關懷體現在細微之處,決策者就有可能被建筑師的專業考慮所打動。
“二是完善建筑師自身的素質。沒有外行的院長,只有外行的建筑師。院長知道自己的需求,但是不知道如何實現,而建筑師是要將需求變成現實,比較科學、合理、經濟地把建筑空間尺度、建筑美學表達出來。建筑師的專業素養,任何時候都是做好設計工作的必要條件,但除了專業技能,完善的綜合素質,比如表達能力,溝通能力,人際協調能力等,對于建筑師來說,都是必要的。如果建筑師能夠讓院長等決策者充分意識到,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的醫療康復環境,是決策者和建筑師的共同責任,那么決策者和建筑師就可能更平等地討論一些問題,從而達成共識,形成一個較為科學的方案。
“三是可以借鑒國外的項目設計管理經驗。例如,在發達國家,醫院建筑室內裝修設計、室外環境設計,包括標識設計,往往由建筑師統籌考慮,總體把握。該建筑師在項目全過程有發言權和決定權,甚至很多招標都是由他主持的。這樣做,專業人士在決策過程中能有更大的話語權,有助于按照設計周期的科學步驟,把前期策劃工作做得更充分。而且,由于設計周期充裕,工作能完善到細節,項目需要什么空調,什么電梯,醫生辦公桌在什么位置,插線板合理有效的位置等都可以提前確定,等招標書完成的時候,建筑的內外基本面貌,差不多都出來了——細到門的尺寸,所需留洞,空調的通風口效果等等都已完備。
“近兩年,衛生部專門成立醫療建筑專家組,幫助醫院做建筑設計評判,這種做法就很好。醫院找到專家組為其出謀劃策,即提升了醫療設計專業人士的影響力,同時有助于使醫院建設工作日趨合理化、科學化?!?br>
總之,相信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,醫院建設的明天會更美好。
友情鏈接 FRIENDSHIP LIN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