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訊分類
醫養結合設計理念及基本原則
就建筑設計而言,醫養結合設計應遵循醫療建筑與養老建筑設計原則相結合的思路。建筑設計應積極滿足人口老齡化的需求,遵循醫養結合的新原則,從被動治療走向主動預防。不同健康狀況的老年人會產生多樣化、差異化的衛生服務需求。根據日常生活活動、精神狀態、感知與交流、社會參與等綜合指標,老年人分為能力完好、輕度殘疾、中度殘疾、重度殘疾四個能力等級。醫養結合設計應科學合理,準確聚焦老年人健康需求,兼顧基本醫療服務和長期維護服務。
(1)便利性原則。居住在醫療機構的老年人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會有所不同。醫養機構強調醫療和養老的有機聯系和融合。因此,醫療服務的便利性是醫養結合設計的一個重要原則。對于重癥老人,一般醫療護理機構會將患者轉診到高等級醫療機構。因此,醫療護理機構的選址應盡可能靠近醫療機構。同樣,房間、電梯、出入口也要方便老人的交通。
(2)安全性原則。隨著老年人心理功能的逐漸弱化,他們對環境的不安全因素非常敏感,因此在醫養結合設計過程中應體現“護理”的功能,并在整個過程中強調安全設計。特別注意一些基礎設施的細節,方便老人正確使用,保證老人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。
(3)舒適原則。鑒于老年人視覺敏感度下降,建筑立面上明亮鮮艷的顏色有利于視覺識別。由于老年人長期生活在室內,應保持室內有規律的良好通風和充足的自然光,以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力。綠化環境是醫養結合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??茖W設置綠化可以增加自然氛圍,愉悅使用者和觀賞者的心情,美化環境,提高養老環境質量,提高居住舒適度。
(4)個性化原則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基于地域文化、生活習慣、身體狀況、生活行為模式、醫療保鍵需求等方面的差異,老年人對居住空間有著不同的要求。因此,醫養結合設計既要考慮老年人的整體需求,又要盡量適應不同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,提供差異化設計。
建筑設計的創新與醫療技術和理念的發展密切相關,建筑設計在滿足適應性的同時,也要充分考慮前瞻性。在醫養結合設計過程中,平衡現狀和未來發展,協調空間和資源的配置,為醫養功能比例的轉換和更新預留空間。
友情鏈接 FRIENDSHIP LINK